中新网桂林7月6日电(欧惠兰)记者6日从桂林艺术节组委会获悉,2023桂林艺术节将于10月27日至11月5日举办,本届艺术节以“共生”为主题,彰显“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中国文化精神内涵,充分挖掘桂林的山水特色场域空间,定制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精彩活动及演出。
中国老一辈艺术家田汉、欧阳予倩等曾于1944年在桂林发起举办“西南剧展”。为赓续“西南剧展”荣光,营造桂林特色的戏剧艺术生态,向世界展现桂林山水人文之城的无穷魅力和无限活力,桂林市人民政府与中央戏剧学院自2022年起共同主办桂林艺术节。
桂林艺术节艺术总监刘杏林介绍,2023桂林艺术节国内国际剧目邀约演出板块及戏剧高清电影放映板块,均包含全球首演/首映、国内首演/首映的新创作品,让观众率先领略其魅力。世界大学生戏剧教育联盟(WTEA)板块更是第一次走出校门,在山水间与全世界观众见面。主办方将继续坚持年轻态、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定位,以“全球华语青年戏剧导演英才计划”、WTEA为抓手,发挥桂林山水剧场独特优势,在举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国际艺术节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尝试,展现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
桂林艺术节艺术总监、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杏林发言。 桂林市艺术节组委会供图
2023全球华语青年戏剧导演英才计划(以下称“英才计划”)是桂林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桂林艺术节艺委会委员、秘书长、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副主任杨硕介绍,“英才计划”致力于选拔、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一流创新能力的青年华语戏剧人才,为青年戏剧人提供全链条式保障与服务的人才培养与作品推广平台。自“英才计划”启动后,已有300余位创作者、350余部作品报名参与,其中境外报名者占比14%,是近年来戏剧导演征集中关注度最高、覆盖面最广、征集作品数量最多的项目之一。
经过网络初评、现场答辩、片段竞演等环节激烈角逐,目前“英才计划”共有10部作品脱颖而出进入全剧孵化阶段,即将于8月底呈现。
“未来我们还将持续关注青年戏剧导演创作,助力华语戏剧事业发展。我们期待更多优秀作品在桂林艺术节、在‘英才计划’中涌现,登上国际舞台!”杨硕如是说。(完)
(经济观察)耶伦访北京 商界盼安宁
中新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 赵建华)经中美双方商定,美国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7月6日至9日访华。世界变乱交织之际,中美两国经济高官终于在北京坐上了谈判桌。北京的专家相信,稳定、可预期、建设性的中美关系符合双方利益,“两国关系稳下来”是全世界的福音。
访华之前,今年4月,耶伦公开说,让美中经济彻底分离对两国都是灾难性的,要“过滤掉噪音,基于冷静的现实直白地阐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两国应该开展合作,从而造福两国乃至世界。
访华终于成行,作为拜登政府负责经济事务的重量级官员,耶伦第一次以财长身份访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金砖国家暨G20研究中心主任徐飞彪说,耶伦属于理性务实派。
中美商谈涉及经贸、安全以及全球性议题等诸多方面。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说,两国在经贸领域达成共识的几率更大。两国乃至全球商界对此寄予厚望。
两国需要创造稳定的、可预期的经贸环境,增强商界合作的信心。高凌云说,美国债务上限法案已经获得通过,但接下来如果海外买家反应冷淡,对美国而言仍是个大麻烦。对华出口的背后,还有100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美方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和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6906亿美元,创历史记录。中方统计的数据规模更大,双边贸易去年达到7500多亿美元。
庞大的贸易数据背后,双边经贸合作仍然蕴藏潜力。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今年3月公开表示,中美经贸关系这一两年来不仅受到疫情影响,也受到美国采取的一些单边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两国经贸的互补性和韧性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去年中国对全球的出口增长速度比对美国出口的增长速度高6个百分点,而美国对全球出口的增长速度比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高16个百分点。
王受文说,美国对中美贸易采取的限制性措施,制约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损害了美国的比较优势和美国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也损害了中美两国企业加强合作的信心和意愿。
世人面前,中美各有实力坚持自信。过去十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达到6.2%,一直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中国的发展,不仅改善了本国人民的生活,也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提供了大批物美价廉的产品,是国际自由贸易、稳定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压舱石”和动力源。高凌云相信,中国是最具发展活力的市场,未来增长潜力仍然巨大。
访华的耶伦,对本国的发展前景同样自信。她说,美国有能力通过调整和创新,面对新的挑战。美国多次证明自己有能力通过调整和创新面对新的挑战。
展现自信的同时,两国也各自面临难题。徐飞彪说,美国是世界上最有活力、最繁荣的经济体,但同样面临控制通胀、保持经济复苏态势的挑战。大国竞争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和世界面临的挑战。
保证经济繁荣,双方需要携手合作。
耶伦访华前说,包括来自中国的新移民为美国创新文化提供了新养分。根据《自然》杂志的指数,美国和中国在科研领域都是对方最重要的伙伴国。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说,两国经济互补,利益交融,彼此都从对方发展中受益。双边经贸合作不仅事关两国人民切身利益,对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增进各国人民福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美不睦,他国无法置身事外,更不要指望从中渔利。徐飞彪说,世界对中美关系现状感到担忧,不希望两国冲突对抗,期盼中美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完) 【编辑:钱姣姣】